篇一:人大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大精神表述语
人大精神是指以人为本、服务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准则。它是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人大精神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体现了人大工作的宗旨和原则,是人大工作的精髓所在。
人大精神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和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的代表,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关心人民的生活,维护人民的权益,为人民谋福祉。人大代表要紧密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反映群众的呼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代表。
人大精神是服务人民的宗旨。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和代表,他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人大代表要积极履行职责,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制定和修改法律,监督政府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权益。
再者,人大精神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人大代表要密切关注人民的呼声和需求,围绕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开展工作。人大代表要加强与人民的联系,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人大代表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民生难题,为解决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大精神要求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他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人大代表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职责,参加人大会议和各种活动,履行代表职责,发表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人大代表要积极参加各项议题的研究和讨论,提出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和建议,为人大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大精神是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要求人大代表始终以人为本,服务人民,为人民谋福祉;要求人大代表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要求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积极参与人大工作,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大精神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国政治体制的显著特点和优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人大精神,才能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篇二:人大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专题摘编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的执政之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党中央的重要创新成果,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取得更大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释放更多利益给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同时,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再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民群众创造力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要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活力充分释放,让人民群众创造力充分发挥。我们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更加依靠人民群众,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
最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实际效果。我们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让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分满足。
总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人民立场、人民导向、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党中央的重要思想和实践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方面,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注重听取人民群众的声音,重视基层一线的思想感情和呼声。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等各个基层单位,与人民群众交流
座谈,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和困难问题。党的政策制定和决策部署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依靠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力,把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推动经济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对良好的物质生活有着正当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社会福利。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我们也要看到,仍然存在一些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我们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再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管理、共同享受社会资源,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作用,推动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发展社会组织,发挥人民政协、人大代表、公益组织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治理的多方合力。我们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诉求,加强社会风气的正面引导。
最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发展经济、解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我们要加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咬紧人民群众的事情办好,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得到切实贯彻落实,让全体人民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篇三:人大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019年第5期民主法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佘立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执政理念,党的十九大将其确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201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座谈交流会上,栗战书委员长将其作为人大工作的核心要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在岗敬业,担当履职,清正廉洁,用自己的努力扎实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是一以贯之的最基本的经验,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以人民为中心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是靠着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动力源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国家各项建设,“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中国成为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强大根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至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始终如一的施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架起了民生领域的“四梁八柱”,突破了许多以前没有突破的关口,解决了许多以前没有解决的难题,不断丰富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治国理政实践,人民群众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深刻理解人民的量的规定和质的规定。人民是一个整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人民由不同的社会群体构成,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具体利益的差别。人民的利益与每一个人的利益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作为整体的力量不断增强,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翁,人民内部不同群体间的财富和收入等差距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扩大,但终将不断缩小,走向共同富裕,每一个个体将越来越充分地释放自我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有利于破除“速度焦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更好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只有坚持43民主法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凝聚最广泛的改革共识,把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改革和发展上来,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二、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不断赋予“以人民为中心”新的内涵,归结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施政目标,最终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的思想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全心全意为着人民,二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是检验任何个人、任何集团、任何政党和任何国家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反动的分水岭与试金石。共产党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以此作为自己最高和最为光荣的历史使命,并与其他任何剥削阶级及其政党根本区别开来。共产党人还把依靠人民作为发挥人类历史能动性的根本动力源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新高度。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人民立场,就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众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牢固树立群众观念,遇事同群众商量,尊重群众意愿,一切对群众负责。必须践行群众路线,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共享。人民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44党政干部论坛的享有者。只有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努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充分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三、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发展、创新的主体,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发展举措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要体现在治国理政理念上,又要转化为施政的具体举措。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发展评价上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评价党和政府的工作,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二)切实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四个伟大实践中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人民当家做主。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决破除一切顽瘴固疾,确保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为人民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必须坚决战胜困难和挑战,自觉防范各种风险。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2019年第5期血肉联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定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决防止侵害人民利益行为的发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和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走共同富裕道路。进一步促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和服务的均等化配置,不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大工作导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要时刻铭记责任。人大工作必须时刻牢记人民重托,不辱历史使命,做到内外兼修、知行合一。人大及其常委会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通过民主法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通过政治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服务。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努力在民主政治中建功立业。人大工作法律性、专业性、程序性很强,这就要求有胜任工作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作为人大工作者,要以学习为己任,及时论、法律法规知识和人大业务的学习,准确掌握人大民主法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熟悉人大工作的规则和程序,提升依法履职的专业化水平。要依法履职行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行使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尽职而不失职。精选切入点,科学定位。坚持“议大事、求实效”的原则,聚焦党委中心工作,突出法治建设和民生热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监督工作。把准关键点,务实重行。掌握真情,加强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联系,确保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建议都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敢言善言,敢讲真话、善于表达,使常委会作出的各项决议更具科学性,开展的各项工作更具实效性。找准突破点,开拓创新。创新监督内容,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创新监督方式,综合运用审议专项报告、视察、执法检查、专项工作评议等方式进行监督,必要时可以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不仅要加强对平行和下级部门的监督,也要加强对垂直管理部门的监督,不断延伸监督的触角。要心里装着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时时处处把人民放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人大各项工作中,要坚持做到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既要坚持定期的代表走访活动,也要加强日常联系,开展经常性的视察调研;定点与不定点相结合,既要做好选民上门接待工作,也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面对面促膝谈心、了解情况;定对象与不定对象相结合,既要联系基层干部,也要联系普通群众,特别是多与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加强交流。要做好“双联”工作,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积极为人民代言,更好为人民谋利。人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价值追求,质朴深沉、凝聚力量;是一种政治信念,炽热坚定、昭示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以民为上,做到情感相通;以民为先,做到追求相合;以民为师,做到问计相谋;以民为亲,做到冷暖相知;以民为镜,做到认同相助。在思想上重视群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行动上深入群众,把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责任;工作上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坚持地方立法想着人民、重大决定紧贴人民、人事任免服务人民、监督工作依靠人民,推动人大工作创新有为。(作者系湖北省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责任编辑田莺歌)45“充足电”补弱项,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
篇四:人大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六点体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建立到发展壮大,展现出越来越蓬勃的生机活力和巨大的制度优势。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原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贯彻和体现党的意图,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
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必须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贯彻落实。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贯
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制度依托,只有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各级人大要围绕实施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
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大要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富民强国大局中来谋划,做到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改革发展要求同向而行,与人民群众愿望同心合拍,积极运用民主和法治的办法化解发展中的难题,进一步凸显人大制度优势和人大工作特色。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民主集中制不仅是国家机关重要的组织原则,而且还是国家机关重要的活动准则。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要以民主集中制为准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集体讨论问题,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要尊重和保证代表、委员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重视不同意见和少数意见,深入开展调研、论证、评估和协商,在集思广益、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依法进行表决。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不竭动力。各级人大要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善于运用改
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解决履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和时代特色,始终保持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推荐访问:人大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要坚持 人大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