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7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7篇)

2023-05-04 17:4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研究

  摘要:在小学阶段,道德和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有助于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并养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格。作为老师,应将道德和法治视为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在基础素养的基础上积极教授道德和法治。

  关键字: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训练策略

  道德和法治课程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学科,它在提高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法律观念和道德品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提高小学教学道德和法治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已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影响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课堂教学的内容单一

  一方面,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但只能通过教科书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是没有有意义的,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智力教育而无视道德教育的现象,很容易让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无聊。另一方面,尽管道德和法治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但缺少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且课程仅限于教科书。因此,解释的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的兴趣还不够,所以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二)缺乏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学中仍然采用教学伦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很低。结果,过时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现代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无法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三)对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有效的指导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认知和理解能力也很有限,因此教师在讲授道德和法治课程时需要提供学习方法方面的建议。有效的学习方法会直接影响课堂上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学习。但是,目前在小学的课堂上讲道德和法律,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讲授知识的内容,而无视对学生的指示,导致对小学生的有效建议严重缺乏。

  二、特定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道德和法治感兴趣,才能在学习道德和法治中取得良好的成绩。面对当前小学生不喜欢道德和法治课程的问题,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以便学生对学习道德和法治感兴趣。有很多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道德和法治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对学习道德和法治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利用丰富而有趣的教科书知识来激发学生对学习道德和法治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对道德和法治学习的兴趣,可以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适合老师所教的内容。例如,在教授“我们受到特别保护”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使用教科书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的内容涉及法律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所有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小学生将获得什么保护?学生会喜欢此内容。老师使用学生喜欢的内容来教学生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老师所教的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教科书上有很多丰富有趣的内容,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展现丰富有趣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授这一内容,以鼓励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从而到达好的效果。

  (二)教师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生学习方法比知识转移更重要。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将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作为一般规则,教师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吸收知识和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贯彻教学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创造一个独立的学

  习空间,并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仅负责听课。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学生都是在等待老师发布准备好的答案,并且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次,教师需要彻底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有效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况。老师应该从学生知道的知识开始,建立张力,并提出与学生知道的知识有关的问题,以便学生可以通过独立研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开放。

  (三)融入个人经验并鼓励学生反思

  教学过程的发展是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实际地吸收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体验知识,体验知识的产生和体验知识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经验和实践更好地反思自己,并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在教授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时,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和周围的例子开始,并积极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在研究“保护我们的增长的规则”时,“规则”一词非常抽象。如果老师直接解释,学生将会一头雾水。要形象化“规则”的抽象概念,需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应从学生兴趣的例子入手。“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你知道为什么老师批评他们吗?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激励学生从他们的班级小组开始,讨论并介绍遵循班级规则的实践经验,然后自然地引入学习和社会规则,最后让学生介绍他们在公共场所看到的不文明行为,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讲解。像表演一样,这给学生带来了启发:我们都应该文明,应该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四、了解学生的观念,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培养小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是非,能够理解真理、善良和美,能够根据某些事物来判断和反思事物或现象。例如,在“道德操守与法治”课程“学会做快乐的小鸟”中,教师可以为教学活动创建特定的情况,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将教学内容保留在教科书中,使学生能够充当“医生”来治疗疾病和救助他人,从而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幸福的含义。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上课期间积极发言。即使学生有误解,教师也不要立即纠正它,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其道德和法治知识,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和识

  字能力,从而促进有效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因此,在讲授道德和法治时,教师应能够使用学生能够了解和感觉到的具体例子,以便学生进行探索和反思,并通过具体的决定有效地提高学生分辨正确事物的能力。对于公正的事物,学生要保持积极的态度,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

  五、创造现实的教学环境

  创造教学环境不仅应有助于服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还应调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热情。协作的情况意味着学生必须以分组的形式讨论问题,并一起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交流和讨论中反映出学生的相互礼貌和尊重他人是学生应有的道德教育。通过学生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态度等,从而激发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老师可以把生活情节带入教室,除了典型的例子来创造情感之外,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创建模型化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角色,体验并沉浸其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从教学内容入手,指导学生积极表达对生活现象的看法。一方面,在课堂上营造了活跃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方便地了解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课堂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加强课堂和课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鼓励学生通过深入研究提出新的创新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金亚慧.对课堂教学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几点思考[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

  [2]文圆.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思考——从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思想说起[J].学园,2015(2).

  [3]张紫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6(7):3-13.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问题及思考建议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仍有些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行为的矛盾。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名学生能真正做到让座的。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这些问题,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与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起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作为一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过程中,我针对我班学生注重了以下几点:

  1、再现生活情景,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

  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努力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会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学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走进生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

  2、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放心。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说:“我长大了,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我行的,你就让我做吧。”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爸爸、妈妈倒水。”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爷爷、奶奶捶背。”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让他们在旁边看着。”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3、走进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4、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展开。要改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题材的主题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经过这些年教学的打磨,XX市探索出以下两种较为有效的教学对策:“历史与文化题材”教学策略和“地理与环境题材”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历史与文化题材的内容,都是以某一特定的“散点”事件出现的,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以事带史、以人带史,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以及人类的文明遗产,没有系统完整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对于历史知识教学,鲁洁教授认为:小学不应过于强调历史的知识点,而应教给孩子“活着的历史”。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蕴涵人类经验的历史要成为联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让儿童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部分地理题材的内容吸纳其中,地理题材仅涉及了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小学品德教材中的地理应该是生活的地理,人文的地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依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问题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过程。

  5、触动学生幼小心灵,让良好品德引领生活。《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上课前,我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方案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那么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那么,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标准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练队伍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气氛。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根底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表达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气氛。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4(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表达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响。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响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根底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开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开展。

  (三)促教研

  1.、常规教研

  /4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开展。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假设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

  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开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四)显特色

  1.做好课题研究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思品课注入新的生机。

  (1)现代媒体资源

  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家中的现代化设施,收集了思品课堂相关数据等资料,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走入课堂。

  (2)图书资源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让学生通过收集,来补充课堂的知识。

  (3)家长资源

  家长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制订教学进度方案,教研组工作方案。

  三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准备、提交“xx区示范学科组评选〞申报资料;第二届小课题结题。

  四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申报第三届小课题。准备第一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根本功大赛。

  五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新教材培训。

  /4六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

  七月份:制订期末复习方案;上交各类总结和论文。

  /4

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及法治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则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法律意识,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本文将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繁杂,为达到有效教学,教师需要使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相协调,以提高教学效果。把握如下几点,可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1.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

  小学生刚刚接触到社会和法律,其价值观和认知水平尚不协调,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和行为特点,适应、满足学生的需求,降低课程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从而提高效果。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小学生天生好奇心,教师应该创造场景,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社会法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发挥创造力。同时,教师应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如实物、影音资料、电子课件、互联网资源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3.体现思维特质和立意义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特质和生活经验入手,通过情境演示,融入实例分析和案例评读,启发和引导学生习惯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从而在道德和法律方面具备独立的立意能力。

  1.巧妙运用互联网资源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利用互联网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搜索相关的法规、新闻和案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社会的运作与法律的重要性。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还可以搜集一些视频、专家访谈以及漫画等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情境剧、案例评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思考的实践中。例如,在“小绵羊评理”的情境下,让学生探讨什么是公平、公正,如何评价小红帽的行为,从而启发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师应从学生的体验角度出发,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其道德与法治知识水平,分析其特点并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该不断跟进国家法律政策,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变化,以始终符合最新的法律标准。

  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极为重要,但实现有效性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巧妙运用互联网资源以及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同时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变化,以共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平。

篇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导向作用,不仅能维护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能帮助学生将自身看法传达给教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实践

  引言

  教学评价体现了教师对学科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往的教学评价具有随意性,但随着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评价的作用逐渐突显,因此科学调整教学评价工作、完善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有效教学评价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引入有效教学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的教学易于进行,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另外,在这样的教学中,更能体现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利于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有利于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让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学生和教师逐渐呈现统一的趋势。例如教师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后,可以鼓励学生评价教师,勇敢地向教师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由学生自主讨论,通过各个小组的结论陈述,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评价的现状

  (一)评价制度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教师所建立的评价制度基本以个人的思想为主,存在严重的个人主观情绪问题,因此评价制度的建立也相对不合理。首先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个人的评价,甚至会对学生展开公开批评,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的引导,导致评价内容过于强硬和片面;其次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集体的评价,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出现失误时会对整个小组进行批评甚至处罚,这对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学评价不注重学生的情感

  指导课堂教学评价的是教学评价标准,它是整个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价值和标准。然而,目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普遍强调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其情感态度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态度的综合评价标准是不够的,学生缺乏情感表达。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评价的实践策略

  (一)完善评价机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让小学生向其他同学学习。在自评过程中,要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加客观,尽量采用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这对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具有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爱。同时,教师还应该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让课堂评价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在评价语言方面,教师应该保证评价内容的详细具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促使学生对自己形成清晰的认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评价表、积分卡计分等评价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素质教育倡导三大教育核心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注教师的发展、更重视以学促教。这不仅对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明确了在未来教学评价过程中的评价重点与标准。小学道法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为抓手,鼓励学生积极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评价机制必须具备生活特征,并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为评价的基础,评价他们的外在行为,同时更应该评价考核他们行为背后的出发点。采用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应该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标准的差异化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上。只有具备以上特点的评价机制,才可以使评价发挥最大的价值,才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三)课堂评价形式要儿童化

  课堂评价形式儿童化就是将儿童作为评价对象和主体,支持多形式和多主体的评价,以促进儿童发展,培养儿童道德修养。成长记录袋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评价中运用成长记录袋,以此评价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进步状况,凸显学生的独特个性。成长记录袋主要用来收集、记录学生自己在某段时间所实现的目标或获得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师、家长以及同学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努力程度和进步过程等方面进行的反映和汇集,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以及多层面的评价,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和动态化的连续评价方式。

  (四)完善教学评价的内容

  在学习“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推动学生进步,教师要注重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完善。首先,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在讲解我国交通发展情况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很认真地听讲,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进行评价,形成激励作用,学生在之后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将会变得更加积极。其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额外增加一些物质奖励,像文具盒等。若是某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很好,但是一直没能认真跟着教师学习各种交通方式,教师也需要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最后,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找出问题并解决,更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

  (五)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保护机制

  在讲解“父爱”“母爱”时,多数教师会将父爱归纳为严厉,将母爱归纳为温柔,但现实生活中,或许父爱才是温柔,而母爱则是严厉,也有父爱、母爱均为严厉或均为温柔的情况。有学生在课后对教师进行评价,说他理解的母爱、父爱和老师讲解的不一样。这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评价来思考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知识普及是否全面等问题。教师在收到学生的评价后,应保持接受容纳的心态,并积极改进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升教学能力及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长时间探索和实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所开展的法治教学是中学阶段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下一阶段教学活动开展时,一定要提高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角度入手,进一步优化法治课程,带动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永华.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语对学生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2020(29):183+185.

  [2]季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1):111-112.

  [3]马凤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0(19):67.

  [4]王淑香.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7):26-27.

  [5]乐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20(06):10.

篇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游戏教学研究

  摘要: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着比较普遍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进行上课,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因此就需要教师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选用的游戏教学就是一个比较适合这一时期学生的教学方法,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法治意识以及促进去思维的发展,这对于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课堂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游戏的内容没有目标性,且游戏也比较老旧,形式过于单一,不具备创新性或者是游戏设备不足等等问题。因此,就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游戏教学的实际意义充分的发挥,不断的让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并且可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本文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科目中使用的游戏教学进行研究,针对其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教学;道德与法治;游戏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中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采用游戏教学,其主要是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考虑的,这样的方式对学生来说能够更好的接受,并且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能够更好的学习。游戏教学是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中使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是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

  1.

  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用游戏教学的实际意义

  1.

  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

  这一时期的学生有着明显的特征,他们喜欢玩、爱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理解能力也是比较差的,因此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完后才能相应的学习任务。游戏教学的方式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将书本上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具有趣味的实际活动,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对这些道德问题和法律知识进行理解,并且也可以更好的接受,这样的课堂也会充满着趣味,能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参与进来。

  1.

  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的低年级段,相关部门也对其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一时期的法治教育是主要是以具有基础性的心切规则以及相关的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一般都是会制定一些规则,其也具有一定的益智性,学生在进行游戏的时候能逐渐的形成一种规则意识,并且也能慢慢的养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的法治思维的发展。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这一时期的学生是正在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这以时期也属于过度阶段,他们更加注重的是个人的情感以及满足自我需要,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采用游戏教学方法就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在做游戏的时候,学生之间通过进行不断的互动,逐渐的学会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并且也能够对其他同学学会体量,这样的方式能够给促进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这也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进而能够促进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

  1.

  游戏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游戏内容泛化,没有目标性

  游戏活动在组织进行的时候都是应该围绕相关目标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游戏教学的手段也是这样的,围绕着相关的教学目标,并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开展的。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喜欢使用这一教学手段,并且也把其作为是上课的活跃气氛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实际的进行过程中,却没有这样做,这就使得游戏在进行的时候逐渐成为一种形式,会使了其实际作用和育人功能。

  1.

  游戏形式单一,没有进行创新

  现在进行的游戏形式比较单一,其中主要的原因的因为教师对于课本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足够的了解及时的不能挖掘出更多的具有价值的资源。且教师对游戏教学的认知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得进行相关的设计时候所选择的游戏方式与教学参考书上一样,没有进行及时的创新,这样就不能提供给学生更多有趣的游戏方式,一采用的游戏方式进行反复使用,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也不能带给学生更多新奇的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参与度不高,不能更好的融入进课堂中来。也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1.

  游戏准备不足,缺乏系统性

  游戏教学方法虽然让孩子在快乐中进行但是并不是没有章法的,其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序的进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这一时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部分教师在游戏的准备阶段没有带学生对游戏规则进行熟悉,或者是没有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熟悉规则,并且在游戏的环节,这就使得学生在准备阶段就没有消化游戏内容,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不能顺利开展,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

  可开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游戏类型

  1.

  角色扮演游戏

  这一游戏方法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通过对相关的角色进行扮演,使用自己的模仿以及想象能力,把学过的或者是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展现,在与他人进行对话的时候,也能让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渐加深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

  比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我是小法官”这样的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选用一定数量的学生来对法庭的场景进行模拟,并且需要设置一个小法官的角色,其他的学生按照剧本的要求进行相应人物的设定,展开游戏,在游戏结束以后,教师要对游戏的情景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体验到这个角色需要做的任务,并且内心也会因为这个角色而产生不同的感觉,能够体验到法官这一角色体现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这个游戏能够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并且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够根据游戏情节获得道德体验。

  1.

  竞赛闯关游戏

  这一类游戏强调的是游戏的难度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的转换,并且游戏情节也会跟着进行变化,游戏结果还具有一定的未执行,这些特点就使得该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

  比如抢座游戏,将椅子排成一圈,并且椅子数要比人数少一个,学生围绕着椅子进行缓慢的转圈,中间设置一个发号指令的同学,在教师问问题的时候,入股有同学与发号质量的同学答案一致,就要和他站在一起,然后在进行回答问题抢凳子。将一些关于法治的问题设置成相应的抢答问题,学生在通过对这样问题的回答中,能够意识到其重要性,并且还能够加深理解,教师在加上适当的引导,学生感受到法治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问题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设定。

  1.

  图文猜谜游戏

  图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和图片有关系,可以是看图说话也可以是猜谜语,在进行这一过程中,重要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进行锻炼,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参与进来。

  比如“小小观察员”,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一些图片作为材料,让学生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进行一段时间的计时,让学生对自己看到的图画进行讲解,说的内容最全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在对这些图片进行辨认的时候,学生能够去观察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对的,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在进行这样游戏教学的时候,图片的丰富多彩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也能学生逐渐的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

  1.

  游戏教学方法优化的具体措施

  1.

  创设多样化的游戏情境

  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时,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采用实物情境,这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最具有直观的手段之一。其中重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是使用一些教学材料,比如卡片或者是标语等,能够帮助学生直接进入情境获得最为直观的体验。第二,对教室的位置进行改变,教师根据游戏的特点对学生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能够促进其交流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第三,对于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将自然中的一切作为是教学元素,能够让学生能够走进自然,贴近学习生活。这样贴近自然的游戏环节能够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并且也能够使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出来。

  1.

  设立奖励机制

  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需要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并且也需要就有可操作性。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游戏说明,语言要尽可能的通俗

  易懂,这样为游戏的树立开展能奠定基础。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也要进行及时的强调,这样能够保证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能够进行参与。因为游戏教学还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如果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学生出现不好的行为,教师就需要进行正面引导,如果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有学生获得胜利,就需要给一些奖励,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奖励,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也能够对课堂的秩序进行更好的维护。

  1.

  深入课本,挖掘资源

  如果想要给学生上一堂好课,就需要对课本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挖掘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这就给教师留下了很多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让其中的主体能够更加的贴近儿童的生活,也可以将一些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等与课本的内容进行互相融合,这样设计出来的课堂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时效性。

  1.

  把握游戏时长

  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其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不对游戏时间进行控制的话,学生会很容易沉迷进去,这就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困难,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把游戏的时间合理的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针对学生的注意力的有效时间来说,是最恰当的。在这期间内。教师使用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将这一节课的核心传授给大家,学生在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在最终获得道德认知,这样就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得游戏教学的真正意义得到达程度导上的发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并且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进行,这样能够使得学生一直保持着新鲜感。

  1.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小学时期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用游戏教学,能够成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这一方式也符合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使得这一项教学方式中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经验及时总结,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其更加符合现在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利用,找出其中有价值的资源并且加以利用,在结合课堂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这样的游戏环节中,能够一直保持着好奇心,也能够促进其求知欲,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研究[J].岳瑞莉.考试周刊.2020(94)

  [2]道德法治,点燃希望之灯——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教学策略[J].李康兵.小学教学参考.2020(27)

  [3]当前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完善[J].郄芳.中国德育.2019(02)

  [4]浅谈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J].马平平.名师在线.2017(16)

  [5]小学思想品德课开展游戏教学的路径探究[J].王建敏.中国校外教育.2016(34)

篇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景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景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从2021年秋季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合拍共舞的学科,能不能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不断提高学生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生命力,关系到本学科的教育力和教学质量。因此,运用主题式情境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授课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意义:

  1.激趣引思,寓教于乐。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提高本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引人入胜的情境毫无疑问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创设情境,参与课堂。

  运用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令人身临其境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功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让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提高认识,增强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价值认同、守规意识、生活参与、个性品质等学科核心素养。给学生以明确、清晰的示范和导向,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辨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实现情感共鸣和迁移,贴近学生生活,拉近课堂和现实的距离。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小学道德与法治

  自2021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名称中。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今,法治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还是作为学生成长的素质工程,将法治纳入义务教育内容体系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三条主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本学科将三条主线、四个方面课程框架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设置一个个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四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与儿童的生活有机融合,引导儿童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2.主题式情境教学

  主题式情境是指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设置相应的融语言、声、文、图、像等为一体的、一连串的有衔接的子情境,构成一个有鲜明内容的,有教育意义的单元主题情境。

  主题式情境教学,源于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而主题式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进行体验、自主、合作、探索、交流、反馈、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梳理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适合展开主题式情境教学的内容,并加以归类整理和拓展,便于应用。

  2.形成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的主要课型,并归纳若干教学策略。

  3.搜集并整理出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中提升学生品格的典型案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现状分析的研究。

  通过调研、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我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观察罗列出本课程在理念、教材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上存在现象及问题归因,说明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2.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文献研究。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索引,采取集中统一学习和分散自学的方式进行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题式情境教学之路,将其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实践体验的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

  3、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重组

  教材作为相对稳定的教学媒体,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需要教师依据我校德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彰显教师自己的教学

  风格和个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拓展

  儿童生活的建构绝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基于我校德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基础,整合德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进行拓展,主要从开发社区资源、融合校园文化、整合学科资源、走进学生生活四个方面进行拓展。

  教学策略的研究

  采用课例研究的方式,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讨论、教学反思、课堂重建等方式来总结和提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从而推动该课程的高效实施。

  4、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中提升学生品格的案例研究。

  注重教学中对提升学生品格,形成学生道德智慧的研究,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形成基于学生实际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科学方法,调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把握学生在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下学习的有效性,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了解主题式情境教学

  法实施的前沿信息和实践现状,吸取成功经验,避免简单重复。

  3.行动研究法:在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的行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创生,丰富理论,优化实践。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反思,归纳提炼、修正形成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实施的课型范式,并通过开展宣贯、调研、教研活动、专题研讨、专题论文等方式使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程序及成员分工

  课题研究的程序

  1.申报阶段

  主要任务: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确立研究课题,领会课题实质,提高对研究的认识和开展研究的水平;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申报课题立项;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及相关理论,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主要措施:建立学习制度,开展专题沙龙。

  2.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开展课题研究,边实践边研究。

  主要措施:建立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制度,建立课题组交流平台,根据需要组织专题研讨,集中力量攻克难点。

  3.总结阶段

  主要任务: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提出结题申请,进行结题。

  主要措施:课题组做好阶段研究和汇报活动;教师定期撰写专题论文;认真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归档工作。

  成员分工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认识,增强能力。

  2、教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的整理和积累。

  3、完成道德和法治课的视频录课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4、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总结。

  5、在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执笔:

  二0xx年x月


推荐访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法治 道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