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导入(精选文档)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日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导入(精选文档)

2022-07-27 19:00:07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导入(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日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导入(精选文档)

日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导入

 

 药学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摘要: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将传统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对接,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全方位课程思政教育目的。在药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药学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制定思政教育目标,在各教学环节渗透思政教育,同时强化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

 关键词: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思政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将传统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师资团队对接,形成密集型与全方位并存、渗透型与一体化互进的全新教育模式[2]。新时代高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改革需要和当代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思路、内容、方法、手段。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发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紧密结合。因此,在药学专业教学中如何以专业课程为载体,通过复杂多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情感,启迪学生心灵,使其与思政课程同行同向,是药学专业课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1 药学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药学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挖掘药学专业课程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并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拓展教学内容。如在中药学教学中,可从神农尝百草到《神农本草经》,从《新修本草》到《本草纲目》,再到屠呦呦带领团队历尽艰辛,最终因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引导学生讨论中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专业自信。同时,从历代医药名家身上学习严谨、求真、仁爱、创新的品质。

 2 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策略

 2.1 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制定思政教育目标

 专业课教师应转变观念,认识到专业课除了传授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3]。药学专业各门核心课程在提高学生学术能力、文化水平及道德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药学专业课教师要从各门课程的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出发,充分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药学专业课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情感等,在帮助学生了解医药发展趋势、药学基本知识等基础上,渗透安全用药、道德教育等相关内容。

 2.2 在各教学环节渗透思政教育

 在药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药学专业课教师应将相关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可以设计更多教学环节,挖掘相应的德育渗透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拘泥于教学形式。如教师在

 教会学生如何辨别中药真伪的同时,可以通过具体实例,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及作风;在市场调研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成果应用环节,可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中药标本进社区”“走进中小学”“将自制标本应用于高校教学”等系列任务,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培养学生以“业”报“国”的社会责任感。药学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其药学服务水平,还要渗透行业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等方面教育。

 2.3 强化药学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药学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学术成就及心得体会等对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影响。教师对专业或学科的兴趣,能促使他尊重并热爱这一职业并终生为之付出,从而逐渐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形成自己的学术风范及信仰。在教授专业知识时,药学专业课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将自己对专业、社会现象等的认知分享给学生,从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人生观及价值观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药学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微信、慕课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医药文化。

 2.4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

 药学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药房实习与市场调研两个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药房、药品检验所、药厂等)考察、调研,让学生从药房工作人员、药监人员、药检人员、标本室管理人员等虚拟角色的专业角度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了解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了解行业对社会

 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进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知道”到“内化”再到“体道”的过程。药学专业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可设计“中药标本进社区”“走进中小学”“将自制标本应用于高校教学”等系列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无法通过应试教育与认知教育了解的社会经验和生命感悟。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导刊,2017(1):31-34.

 [3]袁颖.立足文化内涵实施课程育人[J].中医教育,2018(7):27-30.

 作者:黄小蕾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日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导入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1-04-01 11:06:57 公关世界订阅 2021 年 4 期收藏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力资源管理 徐思贤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发挥课程思政的先行示范效应非常重要。文章从人力资源课程的特性入手,着重对“课程思政”实施的方法-路径-效果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以期为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 人力资源管理 方法路径 自 2014 年上海教育界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到今天,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已步入深水期。前不久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各类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近年,我国每年高考录取人数中一半左右是高职学生,加上高职院校规模持续扩大及百万扩招政策的影响,高职教育“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为国育才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因此,探寻高职课程与思政育人目标有机融合的问题也符合当前的社会要求和时代需求。

 一、思政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今年 6 月曾指出,高校教师的 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 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 80%是专业学习。由此可见,扎实做好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工作势在必行。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备课程思政改革先天性优势,因为思政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围绕组织中的“人”展开的。既然涉及到人就会涉及“立德树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及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与思政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同时,该课程强调的技并修,对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与实践精神,这与习总书记关于“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关讲话精神相契合。

 与此同时,调查发现,在我校工商管理学生中,理想信念淡薄、对未来欠缺职业规划、利己主义等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学生存在随大流的心态,突出表现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畏难情绪,认为管理工作是高大上,不愿意踏实从事一线基层工作,不愿接受较低工资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就在提醒我们,思政育人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思政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路径-方法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要使思政育人目标和专业课程目标有效衔接,就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即要从人力资源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理念入手,找到其中内蕴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达到融盐入水、有味无痕的育人效果。因时而进,即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事动态,与时俱进,与“实”俱进。国内外的热点事件可以作为最佳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点,将其因时制宜融入课堂教学,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势而新,就是要把握本学科的专业发展趋势,而且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到应势而谋、顺势而为、推陈出新。

 基于上述观念,我们重新整合和设置了教学过程及环节:每一板块由“知识技能点+思政点+实践点”构成,比如在工作分析模块,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工作分析的重要性,掌握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的编写(知识技能点),着力塑造学

 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强化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思政点),以“向先进学习”为题,要求学生选择校园内某一岗位上的工作能手(如食堂、图书馆、安保等),开展工作分析,编写工作说明书(实践点);在员工招聘模块,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选人用人的优良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思政点),以本地中华老字号为元素,设计招聘广告,撰写简历与模拟面试,评选出最佳面试官、最佳简历者和最佳面试者(实践点);在员工培训模块,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以及正确的岗位观(思政点),结合校企合作资源,选取企业实际案例进行角色扮演(产品推销、纠纷解决)(实践点)。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特色各异,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本课程采用多元化与特定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每一教学模块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概述(讲授法)、人力资源规划(调研分析法)、工作分析(社会调研法)、员工招聘(业务模拟法)、员工培训(角色扮演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讨论法)、绩效管理(案例教学法)、员工激励(文献查阅法)。同时结合 O2O 线上线下教学法,通过使用“职教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强化课堂提问、讨论、头脑风暴、小组 PK 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每一教学模块,一项目设置一思政任务,在授课前通过任务清单发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分析、讨论并形成成果。此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行动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体上,以讲(讲授)、查(文献查阅)、做(社会调研、微视频)、演(讨论辩论)、练的形式,结合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的时间与空间,多维度齐头并进,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考核方法的设计 课程思政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将抽象的对目标进行量化衡量和考核,需反复实践才能因课制宜。在人力资源课程的授课中,我们采用结构化考核方式来进行: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兼顾“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三方目标的考核。

 在考核过程中,采取教师、小组成员、学生三方打分,从态度、知识、能力、素养四个维度进行测评。教师主要从学生的课堂出勤、作业提交、测验、任务完成效果进行打分,小组成员主要从学生本人的合作精神、积极主动、责任担当、时间观念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学生本人主要对自身素养的提升进行评估。

 在学生自评价值素养提升模块,我们在每一单元都引入相应的价值观测点,评估引入课程思政后的成效。如人力资源规划单元,通过让学生制定所在学校社团或打工门店的短期人力资源规划书,請门店、社团负责人进行点评的活动,评估自身的规划意识和分析判断力;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单元,请学生围绕实现个人“中国梦”以及为社会作贡献,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评估自身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以及职业规划意识;在员工激励单元,让学生查找浙江省支持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及措施,看学生的创业意识、奋斗精神和文化自信。在 0—10 分的区间,设置初分 5 分,由学生本人进行打分。

 三、实施效果 (1)学有所成——通过“做中学,练中学”,专业知识日趋扎实,能力得以提升 每一板块项目化的实践,有效地起到了巩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学生普遍反映此方式虽然有一定挑战性,但确实起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双联动的作用。从学生任务完成度上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开始适应和喜爱这种方式,任务的完成度和完成质量都有了提升。

 (2)学有所获——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自我信心得到提升

 沟通交流能力:根据学生课堂回答及反馈的频次、质量以及团队交流时的表现,结合学生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有提升(包括积极性、表达能力等)。

 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对学生团队项目的完成度和完成质量的测评,以及结合团队成员自评互评的结果,会发现部分学生在团队中的领导指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他们往往成为了团队的主心骨,但未来还需关注不同特质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问题。

 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通过课堂内外教师的指导、反馈和引导,学生在对待课程及任务的重视程度、完成态度、参与性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也意识到这些软因素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竞争力。从分析结果看,平时上课认真、完成任务积极主动负责的学生,其职业素养得到有效的锤炼,大部分学生部分素养较之前得以改善,未来需着重关注一些对自我要求不太高的学生,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

 (3)学有所悟——课程思政贯穿教学过程,德技并修目标得以实践 课程有机融合现代人文科学知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重点讲好“中国故事”。从成效来看,首先,学生守时、按时完成任务等规则意识得到增强。其次,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团队项目的合作,如访谈、调查、方案设计等,激励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通过多元、多阶的评价方式,激发起了学生内在的竞争意识。另外,学生的家国情怀得以培养,情怀格局得以塑造。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意识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的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它就是“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发展路径和方向,未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师生协作共同体,持续改进和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广泛深入地采取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并辅以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加以监督和保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義。

 参考文献:

 [1]况丽平..“课程思政”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探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0)

 [2]陈柳源..“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融合路径探索[J].高教论坛,2020,(8)

 [3]马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对分课堂的“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6)

 [4]周卓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研究[J].商贸教育,2020(23)

 [5]刘红..高职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思政”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阐述———以《市场调查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3)

日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导入

 

 思政元素融入物理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支撑我国成为人才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高校责任重大。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清华大学提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1],将育人和育才相结合,培育品德高尚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实施“双万计划”,建设一流课程,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育人环境的改变推动着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在高校的育人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构成教与学的主体,课堂是育人主阵地,因此,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重树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思想政治课形成协同效应,拓展课堂教学维度,打造立体育人体系。许多理工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课程思政成效不显著。近年来,各级各类的课程思政学术交流和研讨被逐步列入高校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日程当中,成为新时代大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树有利于专业课教师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考虑思政元素,挖掘课程育人功能。比如物理学科课程通常会重视能力目标的界定,强调知识学习与应用,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描述不足。这样的教学目标虽然能够很好地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功能,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发挥以课程为依托的价值观塑造、科学精神培育等作用。自从启动师范专业认证以来,依托认证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陕西师范大学的物理学师范专业全面启动了课程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将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树。教师在重树课程教学目标时需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毕业要求“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维度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形成对毕业要求的立体支撑,更多地体现育人思维和终生学习发展理念,将课程教学同學生的未来成长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中。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需要更加细致地思考课程整体和章节的育人目标,将育才和育人真正统一在课程教学实践中。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同的专业课程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其课程目标的界定是根据其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指标点及支撑度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对物理学专业而言,有专业基础课程如力学、热学、电磁学等,有专业核心课程如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等,这些课程构成了大学物理学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不同的课程的知识体系的主要形成时期对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恰当地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与自然科学发展的认识目标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正确地认识相关历史以及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思政就是要结合其专业课程的特点,引领师范生充分认识专业成长与未来发展、文化自信增强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陕西师范大学是西部教师成长的摇篮,为西部地区培育了大批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他们是西部红烛精神的践行者。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物理学学科教师,须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以及适教乐教并热爱物理基础教育事业的情怀。物理学属于自然学科,更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发展蕴含着丰富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哲理。物理学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价值引领。物理学专业基础性强,对许多学科的发展都有支撑作用,与自然、社会、科学技术等都有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大学科思维,构建专业互融互通体系,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以力学课程为例,在学习天体运动时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联系我国卫星发射与载人航天工程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机械能量守恒定律时可联系清洁能源发展以及公共安全,在学习流体力学时可结合中国航海历史以及水资源利用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物理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中融入的课程思政

 内容要科学合理,在课堂内容讲授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要精心设计,既要体现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从现象到规律的抽象过程的逻辑性,也要体现物理基础理论和实验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物理学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专业课程教学成为学生人格塑造的载体,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物理学教师在挖掘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时应对照课程和章节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体系构建、价值引领和实践回归等方面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特征,建立物理学知识与育人元素间的逻辑链。对于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应结合物理学的思维特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可从物理现象入手,通过将现实对象简化成相似的替代物的抽象过程建立理论模型,如在运动的描述中将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刚体模型,在处理刚体模型问题时将细杆简化成线段、薄盘状物体简化为理想面等。物理学和法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具有相似的思维特征即客观理性、细腻缜密、批判质疑等[2],可见,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思维逻辑是互融互通的。对于涉及实验等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应结合物理学发展的前沿成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思考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信息时代知识维度多,学生的信息来源广,结合实验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既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也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与本专业相关的热点事件,会及时将此事件恰当地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如将引力波的发现、诺贝尔物理学奖等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堂讨论课题,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验的关系,认识物理理论的引领作用和物理实验的检验作用等。

 物理学研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复合体,其知识体系的构建经历了许多曲折的历程,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再到牛顿,科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积累期,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下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物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社会变革,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拨开了经典物理的两朵乌云,开创了现代物理的新纪元。物理学离不开科学家们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物理学课程思政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实验实例等去领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科学道德伦理等,更要促进学生增强规则意识、责权意识和批判意识,将科学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革新课程教学手段 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对传统的教学范式造成冲击,现有的“三中心模式”即“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将不断得到革新,尤其在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3],在线授课成为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有效方式,实现了有形的教学和无形的大课堂间的互联。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到新兴的小组合作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线上学习+讨论课模式等,丰富了大学课堂的内涵和学生的学习范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现代教学模式逐渐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课堂主体,学生中心将成为教育教学的必然,这既是课程思政育人的机遇也是挑战。

 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需重视考虑课堂内容交互的有效性,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丰富知识传递和更新的维度。现代大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网络资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以通过多渠道进行信息交互并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学生在行为和情感方面互联互通,将学科传统知识和前沿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呈现,以问题驱动学生提高探究兴趣,培育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学术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或讨论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史,了解科学进步的来之不易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锻炼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4]。

 教学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观念转变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应用。物理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通过传统课堂教学+讨论课教学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线上线下交流提高教师同学生的思想碰撞概率。陕西师范大学建有“善思学堂”在线教学平台,专业课程教师在平台上建设线上课程并设立课程讨论区,学生可在讨论区同老师对话交流,教师课后答疑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平台上可呈现丰富的知识模块和素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況获取学习内容,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梯度设置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促进了学生学习范式的转变,为学生形成终生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

 传统的物理课堂采用的方法通常是讲授法,教师通过逻辑推演、演示实验以及实例分析等实现知识传递。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在逻辑推演的过程中可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成为逻辑推演的主体,体会其中的奥妙,增强其物理学科知识学习的获得感。演示实验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结合实验演示可引导学生分析科学研究策略的可行性、安全性,这种能力的训练对物理学专业的师范生尤其重要。首先,科学实验不是万能的,一个实验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次,实验的设计是需要遵循科学规律的,否则无法实现既定实验目标。比如,永动机被科学家证实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尽管多年来有人致力于此研究。再次,实验是有误差的,可在误差的合理范围内验证理论正确性,且实验方法是可改进的,通过改进方式方法可提高实验精度,但受实验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究需要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对师范生而言,加深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加强对实验能力的培育具有价值引领的功能,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挖掘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发挥铸魂育人作用。

 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多重作用可提升教学实效,教师应具备有效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和素质。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形成了良好的以赛促教氛围,教师教学交流充分,新教学手段得以充分运用,促进了本科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评价是教学成效分析的重要环节,而教与学的评价可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形成有效评价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课后主动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协作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评价对提升教学成效的促进作用,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形成评价闭环,从课程单元的角度形成对学生毕业目标达成的元支撑,有利于立体育人格局的形成。

 四、结束语 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能够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凝聚共识推动高校整体发展。把求知、铸魂、践行[2]融为一体的专业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助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授课教师要整合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各要素,重构立体育人各环节,探索课程思政新途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可以从物理思想与概念、物理史学资料、物理情怀培育等方面分类逐层展开。可通过结合物理学科思维和价值范式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转化为育人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培育卓越人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物理学科扮演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的角色。物理学专业师范生加深对物理学科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的认识尤为重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物理学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程度。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虽然对现在的大学专业课程授课教师而言还在不断学习和深入探索的过程中,但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将更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也更有利于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闫剑锋. 三位一体理念在工科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0(25):259-260. [2] 姜庆丹,张喆. 法学类课程思政 “三环导入”教学实践与思考[J]. 高教学刊,2020(24):78-81. [3] 商守卫. 新冠肺炎疫情会颠覆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吗?[J].高等理科教育,2020(3):19-20. [4] 孙云山, 张立毅,耿艳香,等. 工科专业课思政教育“一线二红四维”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 大学教育,2020(8):

 113-115.

日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导入

 

 高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

  关于课程思政, , 前人做了充分的研究, , 从专业课与课程思政融合角度的论述还不够充分。本文从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角度论述,为课程思政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课程思政内涵和现状课程思政最先由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最大亮点在于其融合性。它并不单独存在,而是与具体学科结合,能够实现与教学内容相统一,达到与教学环节相融合的目的。课程思政致力发掘现有的学科教育资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为直接的情感体验,教师将教学和育人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育人。产品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项目的方式开展教学。通过设置合理的产品创新设计任务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全面的考虑创新产品的功能、形态、结构合理性,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产品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恰当融入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生专业知识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一、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特色 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相较于其他设计专业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 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及创造力, , 该课程内容涵盖科技、工艺、

 机械结构等多方面知识内容, , 着眼于让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了解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全过程, , 尤其强调产品的设计形态与结构语意及设计开发。

 过程重点难点。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巧妙的选择项目方向,设置合理的产品创新选题,既传授学生课程知识,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当中。如项目二,以弱势群体产品设计为主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关的设计方向。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会随着项目的深入,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培训学生的感恩意识。项目三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进行产品造型设计,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项目四疫情防控类产品设计,向学生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大健康、公共安全与公共服务、设计创新等问题。教师在项目的前期布置手绘作业,将小组的创意方案绘制完善。手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开发设计创造能力,将想象力变为可以直观感受的设计草图,既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重难点,也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完善的指导。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另一大特色是融入 3D 打印技术,学生在项目的完成时,将小组的作品打印出实物,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产品的材料、造型的合理性,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该课程要求任课教师能时时跟进最新的工艺技术,掌握前沿设计理念,而且要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力,

 方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此外,产品造型设计课程需要教师准备上机实验课程和到工厂及相关场地进行实地观摩考察。通过上机模拟制作过程能让学生更快的融入现代制作工艺流畅中,通过创意设计及模型打印让学生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掌握专业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将学生带入工厂实地了解工业产品的制作流程,考察研究产品的开发过程,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产品造型设计课程思政核心元素 2 2022 年 年 5 5 月 月 8 28 日, ,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知, , 文件中指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本课程所属工学类专业课程,重点强调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2022 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以本课程在建设时要着重融入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相应的核心思政元素。现阶段,我们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过程中,制造业也逐步在转型升级。所以在新时代,工匠精神蕴含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产品设计课程的过程中,以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学生更加注重学习基础的技能和方法。产品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都是依靠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通过互联网去调查产品的现

 状,缺乏制作产品模型与实地调研的能力,学生的成果往往都是数字作品,所以难以锻炼学生对产品的把控能力和相关工艺的理解。因此,在产品设计的课程当中,融入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 , 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的教学设计。每个职业院校会根据院校自身的培养理念、专业特色制定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专业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要做好教学设计,应当挖掘好相应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以根据课程所属专业类别,人才培养方案,典型的职业面向,以及课程标准确定相应的课程思政目标。从而在教学设计中将专业知识教授的同时恰当的融入思政元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职业素养和品德修养,是高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核心要素。

 (一)《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计划制定 教学计划制定应依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形成教学和育人双重功效的课程标准。首先,教学计划应当充分体现教学知识点,在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注重方法,避免重复和主次不清。否则就达不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只有切实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挖掘教学内容中与育人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比如,本课程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式,整门课程安排了三个主题任务,分别是关爱弱势群体的产品造型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造型设计以及众志成城抗疫类产品创新设计。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学生制作相应的方案,通过方案的讨论及调研,最终制作出相应的作品。其次,在教学计划制定后,在每一个项目中,应制定具体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比如在《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中,项目二为关爱弱势群体的产品造型设计,其中关注和创新设计老年人产品是重点内容。在引入项目主题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收集老年人产品资料,并从产品造型设计的角度给予关注。教师在进行简单介绍后,再来介绍目前老年人产品的的种类、特点等,从而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生活体验出发设计产品,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关爱的情感和担当。总之,课程思政元素恰当的融入,能够培训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二)《产品造型设计》课程教案设计 专业课的核心还是教授专业知识, , 同时, , 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讲授项目的主要任务时,要注重有逻辑的引出要讲授的内容,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如在弱势群体产品设计项目中,任务导向,以关爱弱势群体的小产品设计项目为导向,运用职教云 APP、微课、资源库平台等信息化手段,重点运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方式突破重难点。借助关

 爱弱势群体小产品设计融入奉献、感恩、关爱等课程思政内容。通过学生分组合作,针对不同的任务方向,在调查和实地访谈中,接触了不同的弱势群体,初步理解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与不便。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老年人、盲人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更有效的产品。再者,以老年人残疾人为关键词开展头脑风暴,教师在学生测试时,提示学生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生活所需,开展草图创意,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学生分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方案提出修改建议,帮助学生共同提高作品质量。在修改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课后学生继续分小组完善方案,组织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分工,草图、建模、渲染、效果图、展板制作及汇报人员分配,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组成项目小组协作学习,每个小组根据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入手方向,保证设计项目完成,学生团队意识增强。通过这些课程环节的设置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把课程育人当作长期的工作来做。

 (三)《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考核评价 在课程的过程考核中加入育人目标考核, , 如何考核, , 考核哪些方面, , 怎样评价不好操作, ,。

 很容易变成走形式的工作。《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在实施时,把可以反映学生素养的细节方面均列入德育考核内容。

 比如考核评价分为知识评价和素质评价,知识评价以课堂小练习、小组项目的草图、效果图,建模,样品模型为主,采用师生互评。素质评价是观察学生的劳动精神,表达交流,团队合作等情况。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方式,学生需要完成产品方案图纸和模型样品,并分小组做最终展示汇报。同时,制定学生学习量化考核评价表,参照该课程国家课程标准,并与教研室专业老师探讨,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评价表,在自评与互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四、总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产品造型设计》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 从课程的所属专业出发, , 依托人才培养方案, , 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 , 采用项目式教学, , 实践项目与课程内容相融合, , 与职业岗位技能相融合, ,与创新创业能力相融合, , 在方案产生过程中, , 培养学生的奉献和关怀, ,。

 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将产品研发过程融入教学方案中,精选案例启发、项目教学等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创建互动课堂,做到课程即项目,贴近企业实际工作,通过本次项目学习,获得丰富成果,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将产品进行专利申请。通过组成项目小组协作学习,每个小组根据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入手方向,保证设计项目完成,学生团队意识增强。将产品研发过程融入教学方案中,精选案例启发、项目教学

 等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创建互动课堂,做到课程即项目,贴近企业实际工作,通过本次项目学习,采用真实项目的教学模式,在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在润物无声中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