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范文推荐)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范文推荐)

2022-07-27 08:06: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范文推荐)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习作教材的归类整理

  说明: :为帮助老师们从整体上了解统编小语教科书习作教材,以便把握某些习作要求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我按习作类型归类整理出这份资料,供老师们实施教学时作参考 一、

 第二、三学段各学期习作单元习作要素 册次 内 容 习 作 要 素 三上

 留心观察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三下

 大胆想象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四上

 写事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四下

 写景

 按一定顺序写景物。

 五上

 简单的

 说明性文章

 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五下

 学习描写人物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六上

 围绕中心意思写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六下

 写出真情实感

 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二、统编小语教科书中习作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1.记实类习作 (1)记事

 强调“写清楚”。

 年级、册次 话题 习作要素和能力目标 三年级上册 8.那次玩得真高兴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按顺序把玩的过程写清楚。

 三年级下册 2.看图画,写一写 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写过节的过程或故事,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把过节的过程或故事写清楚(人物、时间、地点)。

 4.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四年级上册 5.生活万花筒(习作单元)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写清楚。还可写写自己当时的心情、自己的感受。

 6.多彩的活动 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还可以写写自己当时的心情。

 8.我的心儿怦怦跳 写一件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四年级下册 6.我学会了

  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五年级下册 1.那一刻,我长大了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把故事过程写清楚,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受到成长的瞬间写具体。

 六年级上册 2.多彩的活动

 尝试用点面结合的写一次活动。

 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重点写。

  3.

 让生活更美好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写之前想一想他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

 4.围绕中心意思写 (习作单元)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想清楚自己要表达中心意思。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7.我的拿手好戏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六年级下册 1.家乡的风俗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3.让真情自然流露 (习作单元)

 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附:把事情写清楚,二~四上教材有这样的编排:

 (2)写人 年级、册次 话 题 习作要素和能力目标 三年级上册 猜猜他是谁 体会习作的乐趣。

 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个同学。

 三年级下册 身边那些有特点人 选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特点。

 四年级上册 小小“动物园” (写家里的人)

 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四年级下册 我的“自画像” 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五年级上册 “漫画”老师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 他陶醉了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

  特点写具体。

 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六年级上册 有你,真好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摘自“凤凰好教师”公众号

 (3)写景 年级、册次 话 题 习作要素和能力目标 三年级上册 这儿真美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

 写之前要仔细观察。

 四年级上册 推荐一个好地方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景物的特点)。

 四年级下册 1.我的乐园

  5.游_______ 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它 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按游览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五年级上册 7.

 即景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写出景物的变化。

 摘自“凤凰好教师”公众号

 (4)状物

 年级、册次 话 题 习作要素和能力目标 三年级上册 5.我眼中缤纷的世界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三年级下册 1.我的植物朋友

 搜集资料,借助记录卡,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7.国宝大熊猫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围绕教材提供问题,介绍大熊猫。可以参考教材图表中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

 四年级上册 3.写观察日记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四年级下册 4.我的动物朋友

 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动物的特点。

 借助提示的例子,写之前想一想你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它,它在这些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 五年级上册 1.我的心爱之物

  5.介绍一种事物

 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按提示的问题,学习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

 仔细观察,搜集资料,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2.想象类习作 年级、册次 话 题 习作要素和能力目标 三年级上册 3.我来编童话 发挥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

 根据词语的提示,编写童话故事,写清楚故事里角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4.续写故事 尝试续编故事。

 借助图画和教材的提示,续编故事。

 三年级下册 5.奇妙的想象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从教材提示中选一个题目,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8.这样想象真有趣 根据提示,选一种动物,大胆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教材的提示:

 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相反,他们的生活或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那些

 奇异的事情呢? 四年级上册 4.我和

 过一天 选择一个神话或童话人物,展开想象写故事。

 教材的部分提示:如果有机会和神话和童话中的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年级下册 2.我的奇思妙想 写自己的奇思妙想,把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写清楚。

 你想发明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功能?让我们把它写下来吧。

 8.故事新编 根据《龟兔赛跑》,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也可以自己另编故事。

 五年级上册

 4.二十年后的家乡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大胆想象,根据提示把想的场景或事情梳理一下,列一个提纲,再按照自己的提纲分段表述,重点部分写具体。

 五年级下册 6.神秘的探险之旅 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

 从提示中受到启发,编写一个神奇刺激探险故事。

 六年级上册 1.变形记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

 4.笔尖流出的故事

 根据提供的一组环境和任务,或者自己创设一组, 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六年级下册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3.应用文 (不包括语文园地和其他教材中的应用文)

 年级、册次

 话 题

 习作要素和能力目标

  三年级上册

 2.写日记

 学习写日记。

  了解日记格式,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写些什么。学习写日记,坚持写日记。

  7.我有一个想法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有什么想法,从中选一个写下来,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

 四年级上册

  3.写观察日记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收获。分享,互评。

  7.学习写书信 学习写书信。

 了解书写的格式和写法,讨论信封的写法。给写亲友或老师写一封信,发给他。

 四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 3.合作编诗集

 五年级上册 3.缩写故事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了解缩写和怎么缩写。缩写一个故事。

  6.我想对您说(写信)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把最想说给父母的话中选几个,写成一封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8.推荐一本书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要分段表述,把推荐理由写具体。

  五年级下册

 2.写读后感 学习写读后感。

 了解读后感和读后感的写法。选择你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3.我爱你,汉字 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从教材的建议中选择一个开展活动,尝试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7.中国的世界遗产 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查阅资料,整理材料,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写。

 8.漫画的启示 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

 借助提示,写从一幅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六年级上册 6.学写倡议书 学写倡议书。

 仿照例子,就你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并发布倡议书。

 六年级下册

 2.写作品梗概 学习写作品梗概。

 了解作品梗概做什么用,知道怎么写作品的梗概。选择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

 6. 综合性活动

  难忘的小学生活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策略初探

  王菁 摘

 要:在 “ 双减 ” 背景下,学生的学业负担进一步减轻,但是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思维模式。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习作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习作单元教学。文章将从“双减”理念下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策略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广大教师充分做好习作单元教学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6-0034-04 目前小学语文应用到的教材内容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其中统编版教材中添加了习作单元部分,注重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统编版教材中的习作单元也是新添加的部分,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缺乏一定经验,还需要对课堂教学方

 法进行进一步探索,要有效创新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使得习作教学可以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结合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实际状况,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 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教学的具体教学模式 “ 双减 ” 教学理念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为了使得学生的写。

 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需要注重对相关写作方法的掌握和有效应用。

 (一)从精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 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添加习作单元部分,就是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对语文写作有全面认识,在。

 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步灌输一些精读课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要求,进行课文的有效设计,对精读文章中重要的表达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写作技巧。学生可以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掌握对应的写作要点和写作方法,学习精读课文时,能够带着习作任务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课文中寻找写作中需要应用到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讲解精读课文时,可以将讲解的重点放在重要段落上,对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充分掌握和灵活应用。例如,在学习精读课文时,可以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习四年级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和《海上日出》这两篇文章时,因为都是游记题材的,教师在对这两篇文章进行讲解之后,应对文章中写景方面应用到的表达方

 法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对表达方法的应用进行掌握,掌握作者是如何利用写作方法将景物描写出来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跟随父母出游的经历和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参考文章中应用到的写作方法描写出来。在《海上日出》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中,作者对日出升起的那一段描写得非常细致,有颜色和亮光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将作者在写景方面应用到的重点词汇进行理解和掌握,其中描写太阳方面用到“直射”和“灿烂的亮光”,词语的应用非常恰当,学生在了解作者写景方面应用到的方法,就可以掌握写景方面的写作顺序,学会一定的写作技巧。

 (二)构建写作大纲,理清写作思路 在对精读课文进行学习之后,让学生针对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吸取建议,能够初步对课文的主要写作方法和顺利有大概的了解,也就能在写作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基本的写作大纲和框架,开始真正的写作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将习作单元掌握到的对应写作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写作中,需要教师在进行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讲解过程中,针对每一篇课文构建基本的写作框架,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对框架的构建有一个大概理解,学生在写作方面也相应的学会构建一个基本的框架,使得整体的写作思路比较清晰,然后进行对写作方法的灵活应用,学生的写作水平会

 相应提高。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中有 “ 写清楚一件事情 ” ,學生在描写一件事情时,能够将所要描述的事情表达清楚,让人读完之后可以知道写的是什么事情。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写作练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对应的情境或者是场景,这样让学生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对象。有一篇口头作文是提供了两幅图画,通过对图中内容的了解,描述出对应的事件内容,第一幅图展示的是运动会的跑步比赛,第二幅图是一家人给老人过生日,学生看了这两幅图之后,都能够看懂画面中的内容,或者是有的学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情境,让学生将画面的内容表述出来,根据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编写图画中的故事,这样学生想象的空间就比较大,写出来的内容也比较丰富。然后让学生根据“写一件事”的参考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应用单元中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将自己所要描写的事件写下来。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在习作例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需要教师将写作顺序和方法的应用给学生搭建基本的思维框架,理清写作过程中的基本思路,让学生对写作方法可以灵活应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在写作过程中同时将心理、动作方面的词汇应用上,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更加生动和具体。

 (三)善于积累写作经验 在写作单元写作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习作例文进行学习,将习作例文完全 “ 吃透 ” ,对习作例文充分分析和理解,教师在习 作例文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作者写作方法的应用进行掌。

 握,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表达方法进行模仿练习。习作例文的学习,要对旁批部分进行分析和理解,让学生可以反复思考,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应用写作方法的。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学习中,要求是结合中心思想写作,就是需要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将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描写清楚,让人阅读之后可以知道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要遵循一定的写作顺序,将需要表述的事情描写详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比较生动。其中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要对旁批部分充分了解和分析,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大概了解和掌握,对文章中应用到的并列结构理解,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将重点的部分描写具体,以《小站》这篇例文为例,让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细致化地描写小站的,其中采用的是递进式的一种方法。

 (四)多元化评价习作内容 在习作单元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会写相应的作文,这里就需要教师针对单元习

 作的特点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重点对学生在习作中应用到的表达方法进行评价,判断学生是否对表达方法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学“奇妙的想象”这单元习作的时候,教师针对学生在习作中应用到的表达方法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习作,学生对习作题目和内容进行评价,说出谁的题目更有趣,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修改学生习作中不足的地方,让学生引起注意。另外,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习作进行评价,将对方习作上的优点画出来,互相评价,这样学生也就可以学习到对方习作的优点,对自己的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二、 “双减”下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的策略应用 “ 双减 ” 下,小学语文统编版习作单元教学需要进一步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习作单元的教学工作需要做好教学设计,这样才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习作单元教学策略的应用则是需要结合习作单元的特点,把握日常教学的方向。

 (一)明确教学定位 习作单元的教学设计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素养,要教师能够对每一章节的习作独特性充分了解,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同时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教师

 需要在习作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定位,对习作单元的基本编排特点了如指掌,明确教学目标,这样也会使得习作单元的教學更加明确,有方向。

 习作单元的习作例文教学都是为学生的习作做铺 垫进行设计的。当学生在学习完习作单元文章之后,可以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和方法,为学生的习作练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是学习观察类的习作,其中有两篇精读课文都是观察类的文章,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搭船的鸟》这篇精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和掌握作者如何应用观察法,通过观察翠鸟的外形和动作进行描写,观察的过程也不是随便观察,也是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从观察翠鸟的羽毛、嘴巴和动作方面,将观察到的内容描述出来,在学习翠鸟动作的描述时,作者用到了“冲、飞、衔、站、钻”几个词语进行表述,将翠鸟在捕鱼时细致的动作描述出来,观察的过程也是有目的性的。动作的顺序、动作的细节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的重点和观察的方法,观察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哪些部分等,这些都是观察环节需要十分重视的。还有《金色的草地》这一课的学习中,作者对草地的描写如此细致生动,说明作者观察得很仔细,作者分别从早上、中午和下午观察草地的变化情况,通过草地的

 变化从中体会到乐趣,其中作者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主要是蒲公英花的开合,说明作者对事物的变化情况观察得非常细致。还有《故乡的杨梅》习作中,其中作者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的,不仅用到了眼睛观察,还用到了鼻子闻,用耳朵听,从多感官方面体会到的内容进行描写,在描写过程中应用到的写作方法也比较丰富,整篇文章也比较有趣和生动。

 (二)合理分配习作单元的教学时间 在习作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有效设计,。

 安排好整个教学课时。当学生每学到一个习作单元就需要学习一个新的习作类型,这对学生来讲属于一个新的挑战。因此,需要在学习每一个习作单元过程中,构建基本的框架,理清文章的思路,这样才能够快速掌握习作方法。一是构建问题框架,在学习一个新的习作内容时,首先需要构建一个问题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例如,在学习《麻雀》这一篇文章时,需要设计问题:①对文章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进行整理;②概括整篇文章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③对故事的结尾进行重新编写。例如: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清楚一件事情”,因此,实际的教学中,就需要针对所写事件对写作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将文章中发生的事件整理出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对文章思路进行整理。这样在完成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之后,

 学生也就大概了解了作者所写的文章内容,了解了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方法和思路,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也会自己首先构建一个写作框架。二是利用思维导图搭建策略,习作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将文章中的策略部分搭建一个框架,可以为学生的习作准备相关的材料,对习作的内容组织有一定的参考,这样学生在习作中也会有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同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可以将文章中思路清晰地整理出来,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太阳》一文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将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围绕描写太阳的思路进行整理,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说明方法有效应用,搭建一个基本的策略框架,这样会对学生的整体思路有一定的启发,然后让学生将文章中应用到的说明方法应用到对事物的描写中。三是设计对应的情境,让学生针对性训练,当练习一个新的习作命题时,学生有时没有任何思路,不知道如何下笔来写,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对应的情境,学生的思路就会被激发出来,有了基本的写作思路,基本的写作框架也就构建起来了,学生就可以将学习和整理到的所有资源应用到写作中,对说明文的学习,则需要掌握有关说明文中作者应用到的写作方法,然后应用到实际的写作中,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之后,通过为学生提供对应的情境内容,勾起学生的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畅通,对学生的写作思路会有一个基

 本框架。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中,其中一个单元描写的是秋天,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小报的方式进行内容编辑,学生就比较乐意观察秋天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特点,积极投身到秋天事物的记录中。对习作的安排,可以用“我最爱的萌宠”为题目,这就需要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宠物,或者是有的同学家里就养着宠物,让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宠物介绍给同学,可以展示宠物的图片,在实际的习作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例文中学习到的相关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应用到写作中,可以从宠物的外形特点、习性和生活趣事方面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比较生动和有趣。

 (三)有效整合习作资源 在习作单元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整个单元的文章学习都是建立在习作的基础上,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将习作单元的例文作为一个资源库进行整合,将所有的资源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好整合,调整课堂教学顺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应用到整理的习作资源,确保教 学效果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时,主要是一些说明文文章,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则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在掌握对应的说明方法之后,要在描写某一事物时灵活应用这些说明方法。因此,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时,需要对学习顺序进行调整,先学习精读课文《松鼠》,这一篇说明文是将科学与艺术有效

 融合起来,而且文章中内容表达也是采用文学语言,更加生動和准确,应该将该篇文章作为第一要学习的,学生更容易理解。然后接着学习例文《鲸》,这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动物的,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对内容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将文章中描写鲸的特点的信息提取出来,包括鲸的外形、捕食和繁殖等,对写作方法进行总结,其中应用到的做比较、列数字的写作方法十分重要,让学生快速掌握对应的写作方法。在学习完两篇描写动物的文章之...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统编教材习作例文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习作例文是统编教材中新出现的选文类型。从三年级开始,每个习作单元均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由于其不承担生字词等方面的教学任务,也没有课后习题编号,教师对习作例文的教学普遍不太重视。教学不到位、不对位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教师认为其可有可无,教学时一带而过;有的将其等同于略读课文,只让学生读读而已;有的认为其承担着“提供范例”的教学任务,便追求讲深、讲透,用生硬的讲解去“肢解”例文。教学定位不准,直接影响了习作例文教学价值的实现。因此,如何准确把握习作例文的教学内涵,依据学情用好例文,把例文用到位、用对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教材中习作例文的内涵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策略。

 一、多角度把握习作例文的教学内涵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习作例文的教学内涵呢?

 1. 借鉴“选文分类”理论,明确习作例文“例子”的教学功能

 根据王荣生教授的观点,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1]习作例文是说明单元习作“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的例子[2],属于“例文”类型,主要承担着为习作知识提供例证的功能。“成篇的‘例文’,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语文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但是,感知教具并不是教与学的目的,其目的是要通过教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因此,学习习作例文的目的不在于学习其本身,而在于借助这一直观、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获得对习作知识的充分感知和理解。这才是习作例文教学的意义所在。

 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全方位的示范,无论是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等方面,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但全方位示范并不等于要全方位借鉴。“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这就是‘例文’的实质。”[4]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习作目标和学生习作需求选择“特定的侧面”或“特定的点”作为“例子”,

 帮助学生感悟、积累某一方面的习作经验,突破习作难点。这是习作例文教学的另一含义。这就启发我们,习作例文教学要有针对性,不必面面俱到、兼而顾之,而是要有所限定、有所聚焦,根据习作要求和具体学情确立好特定的学习“例点”,以真正发挥其“例子”的功能。

 因此,习作例文的教学重在发挥其“例子”的功能。通过学习“例子”,感悟蕴含其中的习作知识、策略或原理等,提炼出“已经成形的知识”,将其明晰化,甚至变式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化,这是统编教材赋予习作例文的独特教学功能。

 2. 根据单元编排体系,明确习作例文“桥梁”的教学地位

 从单元编排体系看,习作例文安排在精读课文和“初试身手”之后、单元习作之前,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阅读感知与写作实践,在习作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精读课文到“交流平台”,再到“初试身手”,学生经历了第一次“认知—实践”过程;而从习作例文到单元习作,则是第二次“认知—实践”过程。从认知层面看,习作例文既要从感性体验上呼应精读课文,又要从理性提炼中承接“交流平台”;从实践层面看,习作例文既要聚焦“初试身手”练笔中出现的问题,又要针对学生在单元习作中出现的新的写作需求。因此,聚焦练笔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习作需求,建立习作例文与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单元习作的关联,沟通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认知与实践,让相关表达元素在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单元习作中相互呼应、相互印证、互为补充,是习作例文在单元教学中独特的地位。

 3. 基于单元选文比较,明确习作例文“迁移”的学习目的

 习作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这些选文进行比较,区分其各自教学目的,以明确习作例文需要“教什么”“怎么教”,进而准确把握其教学内涵。

 首先,将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进行比较。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虽然都直接指向表达,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但二者的教学目的是不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前者重在“学习方法”,后者重在“借鉴模仿”;前者重在“学”,后者重

 在“用”;前者除了承担指导习作的任务,还承担了部分阅读教学的任务,而后者则主要承担助力学生习作的任务,是为学生习作时进行迁移运用服务的。可见,习作例文重在“用”,而不是“教”。将学习所得有效迁移到习作中,才是习作例文的教学目的所在。

 以三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为例,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虽然单元中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学习都旨在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但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丰富、神奇和有趣,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的兴趣;而习作例文则重在渗透想象的方法,如《一支铅笔的梦想》重在渗透“借助特点想象”的方法,《尾巴它有一只猫》重在渗透“反方向想象”的方法。精读课文重在感知想象的神奇,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让学生“乐想”“敢想”;而习作例文则重在渗透想象的方法,让学生“能想”“会想”,并将其迁移到习作中。

 其次,将两篇习作例文进行比较。习作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不是简单的重复,其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价值,提供了不同的借鉴视角,让学生体会相同表达方法在不同例文中的不同样态,彰显了习作例文丰富的迁移价值。对两篇例文的教学应重在同中求异,区分出二者在相同表达指向中独特的表达个性,确立不同的迁移视角,以帮助学生内化丰富的表达图式,使其能够在单元习作时灵活运用。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视角。一是描写的对象不同。前者写人,后者写景。二是选择材料的角度不同。前者选择的是多个事例,后者选择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三是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不同。前者采用并列的方式表达中心,后者则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表达中心。这样同中求异,明确两篇例文各自不同的迁移视角,让学生在异质文本中感受表达的多样性,不断丰富表达图式,使其领悟到在相同表达要求下如何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从而避免单一、机械地模仿。

 这样多角度观照,明确习作例文教学的功能、地位和目的,其丰富的教学内涵才能得到充分发掘。

 二、多层面探寻习作例文的教学策略

 在准确把握习作例文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再从多个层面探寻习作例文的教学策略,才能确保习作例文教到位、教对位。

 1. 依据具体学情,确立教学起点

 习作例文的教学不是零起点,而是在精读课文的感性体验、“交流平台”的理性认知、“初试身手”的尝试运用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因此,根据学情把握教学起点,聚焦“初试身手”练笔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是习作例文教学的第一步。

 以六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为例,习作要求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笔者在“初试身手”的练笔中发现,学生虽然能有意识地在写景或叙事中表达情感,但其情感表达较为机械、僵硬,存在生编硬造、简单套用、情景分离等现象,无法将情感真实、自然地融入具体的情境描写中。因此,本单元习作例文的学习起点就非常明确了,即深入体会习作例文是如何选择印象深刻的事情或合适的内容,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具体教学中,《别了,语文课》应重在体会如何选择恰当的事例,将自己的情感变化真实地表达出来。而《阳光的两种用法》则应重在体会如何围绕一条主线自然地表达情感。因此,要帮助学生改变练笔中情与景分离、情感表达不自然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就该重点关注如下表达方法:(1)体会如何恰当地选择内容(或事例),将情感融入具体的情境描写中,以写出情感的变化,做到“情以物迁”“情以景迁”或“情随事迁”;(2)体会如何运用内心独白或围绕一条主线来表达情感。这样针对学情确立教学起点,明确习作例文“例”在何处,教学才能有针对性,才能较准确地突破习作难点。

 2. 依照学习目的,把握教学尺度

 习作例文的学习目的在于迁移运用。而要将习作例文中的表达方法有效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必须以理解为前提。那么,以迁移运用为目标的“理解”要达到什么程度呢?威金斯等人指出,为了构成成熟的理解,他们形成了一个多侧面的视角,即理解六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移情、自

 知。[5]威金斯等人的“理解六侧面”对习作例文教学尺度的把握有借鉴意义。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为例,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效迁移“借助特点想象”的方法,就可参照“理解六侧面”的相关要求把握教学尺度[6],设计检验理解的相关问题(见表 1)。

  教学时,以“理解六侧面”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把握好习作例文的教学尺度,就能帮助学生内化相关方法,进行有效迁移,进而达到习作目标。

 3. 依托助学系统,探寻学习路径

 习作例文的学习路径主要依托课后思考题和课文旁批等助学系统。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习作例文助学系统的解读。一方面,可将课后思考题与旁批联结起来,链化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和思考的链条;另一方面,还要将旁批等相关提示进行细化,将例文中隐含的知识清晰化,让学生从中习得好懂、管用、操作性强的表达知识,以获得写作能力的增长。

 (1)寻找关联,链化问题

 分析习作例文课后思考题和旁批就会发现,课后思考题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而旁批更多的是以“陈述方法+表达效果”的形式呈现。教学时,教师要处理好课后思考题与旁批之间的关系,对二者进行有效链接、有机整合,将课后思考题细化、转化成系列问题,形成问题链,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路径。

 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为例,其课后思考题和旁批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文是怎么写容容这个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指向“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是学习全文的核心问题。文章的四处旁批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分别从典型事例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四个角度帮助学生领悟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在课后思考题和旁批间进行有效链接,让学生经历“感知问题—转化问题—感悟方法”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内化(见图 1)。

  这样,在课后思考题和课文旁批间就形成了一条围绕习作要求的学习链。循着这一链条,学生不但能找到学习例文的路径,还能直观、形象地理解例文中蕴含的知识,进而有效地迁移、运用。

 (2)细化“旁批”,搭建支架

 旁批对习作例文的学习有提示和引导作用,但仅凭这些旁批,学生仍无法将其直接转化为习作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文本对相关旁批进行有效细化,帮助学生搭建迁移、运用的支架。

 以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习作例文《颐和园》通过四处旁批,提示了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要点:写清楚游览的地点和景点的转换,并巧妙用上过渡句等。虽然旁批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提示,但对学生而言,怎样将这些要点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依旧是难点。比如,地点转换时如何过渡?常用的句型有哪些?在描写具体的一处景物时该如何变化视角?怎样灵活运用方位词?有哪些常用的句型?这些都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文本进行提炼,才能引导学生借鉴和模仿。因此,可以采用如下表格的形式细化相关方法。

  通过表格支架,学生能体会到按一定顺序写景物,既要注意地点的转换,也要注意观察视角的变化;表达时既要恰当地运用方位词,也要灵活地运用过渡句。这样细化旁批,给了学生借鉴和模仿的支架,其习作时就能有效进行迁移。因此,根据学情,结合例文,通过多种支架,如观察表、想象导图、情节图、结构图等,将旁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习作所需的、便于操作的习作知识,让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操作化,习作例文蕴含的方法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用。

 习作例文是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的范例,是学生揣摩和发现习作方法的凭借。深入研读习作例文的教学内涵,精准把握其教学定位,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上)

 统编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专门编排了习作单元,这是全新的教材编写体例。使用并发挥习作单元的教学功能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教材使用有一个从认知到完善的过程。而习作单元之所以不好教,一是新教材尝试以习作为中心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对这一全新的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到位;二是教师走不出以阅读为中心的习惯教法,用普通阅读单元的思路开展习作单元教学,依然对课文内容和情感依依不舍,而没有把阅读课文作为提高学生习作意识和写作水平的凭借。

 一、习作单元编写体例解读

 (一)习作单元的整体安排

 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安排一个习作单元,整个小学教材共 8 次。习作单元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 表 1 1

  综合表 1 分布情况有以下三大特点。

 1.注重习作关键能力,表情达意,而非文学创作。包括想象作文,不是非要孩子写童话。注重最基本的叙事、描写和说明能力。

 2.注重体现年段特点。习作单元除了纵向螺旋式推进,还与其他单元联系密切,如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你“奇妙的想象”,是第二单元“看图画,写作文”想象的持续,第八单元“这样想真有趣”习作单元要求的发展、提升。

 3.强调读写有机联系。习作单元仍然保持传统“读写结合”的编写体例,只是在实践理念、板块设计和训练结构方面有所突破和超越,寄希望执教者站在学生习作素养发展的高度,深入领会编者意图,重视各板块的读写活动设计,让习作单元能发挥出特有的效应。希望长期影响小学习作教学效率的瓶颈问题在此获得求解。

 (二)一个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

  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指出:“学生在学习习作单元之初,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学习主要是写一篇习作,单元中各项内容都是围绕此次习作编排的,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摘自陈先云的《课程观引领下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

 1.厘清单元板块链接。导语:提示单元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阅读为习作服务,重点训练习作要素;精读课文,让学生从名家名篇中体会表达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习作知识;“交流平台”归纳、梳理、提炼精读课文体现的习作知识;“初试身手”是从精读课文感性认知和“交流平台”理性提炼习作知识后的尝试实践;“习作例文”是对单元写作要素和知识浅显的“演示”,便于学生模仿、借鉴与转换;“习作”是习作单元教学效度的展示与习作的集中训练。习作单元构建一次习作教学的闭环。

 2.分清楚各部分关系。习作单元集聚了更多的写作资源,整个习作单元是一个以语文要素为统领,以习作资源为内容,以习作训练为过程、以“习作”成果为终点的课程系统。在习作单元教学时,首要的是围绕语文要素去开掘能够走向习作和习作教学的习作资源。其中语文要素是习作单元的圆心,精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文后练习(练笔)、“交流平台”“初始身手”“习作例文”单元“习作”是围绕该圆心的圆周。

 3.明确两回合的功能。以往教材的习作是在单元主题阅读之后、基础练习之前的楔入的一个“插曲”而已,通过一两堂课便完成了的教学任务。而习作单元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不折不扣的习作主旋律。如果按照学期课程教学进度划分,一个习作单元的教学周期不少于两周。整个周期分两个回合推进:前一个是“小回合”,即“精读课文”中发现习作知识,“交流平台”明晰知识要点,“初试身手”尝试运用习作知识要点的片段练习。第二个是“大回合”,有了基础段落或者重点段落的习作经验,习作知识运用从段走向了“篇”:一是在“习作例文”中习作知识在不同文本中呈现两种不同的运用类型,彰显习作知识的多面性与灵活性;在单元“习作”中,通过“小回合”的推进和习作例文的“演示”习作知识已经成长为“写作支架”本身。成为学生聚焦中心,布局谋篇的工具和手段,习作知识随之也转化内隐的习作技能、习作策略以及习作能力。

 习作教学鼓励创新,但它是在尊重教材前提下的创新。如对语文学科独特理解的创新、有教学研究成果支撑的创新、体现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创新。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